2025-08-21 02:07:12
两种技术在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但形式差别较大,下面分别说明。过冷水式动态制冰技术,过冷水式动态制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中冷却至低于0℃的过冷状态,然后把过冷水输送至特殊的过冷却解除器中解除过冷,生成大量细小的冰晶颗粒,与剩余的液态水一起形成0℃下的冰浆。这种制冰过程中较关键的技术在于确保流过过冷却热交换器的液态水具有尽可能大的过冷度,但同时又必须保证过冷水不能在流出热交换器之前生成冰晶,否则换热器将被堵塞甚至破坏。此外,还应有高效率的过冷却解除技术,以确保过冷水能够连续快速结晶。动态系统兼容地源热泵,综合能效比(CEER)突破7.0。江苏屠宰场动态冰蓄冷系统
建议厂家进一步提供冰晶式蓄冷技术风险控制的具体做法与实际项目的运营数据,并建议业主方考察具体项目案例并与物业管理方进行深度交流。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采用制冰机作为制冷设备,保温水箱作为蓄冰设备,制冷机安装在储冰罐的上方,制冷剂作为蒸发器进入多个平行板,循环水泵不断将蓄冰槽中的水抽到蒸发器顶部,并向下喷射,在蒸发器的表面上形成薄冰层,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制冰设备中的四通换向阀切换,使压缩机的废气直接进入蒸发器的加热板,冰块脱落,冰蓄冷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后,内部循环水泵将蓄冰槽中的水输送到板冰机蒸发器顶部的喷头,水均匀地洒在板冰机表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一部分水在板式制冰机的蒸发器上结冰,未结冰的水落入蓄冰槽,再次循环。湖南冷水式动态冰蓄冷造价动态制冰蒸发温度提升5℃,压缩机效率提高12%。
在环保方面,动态冰蓄冷技术也展现出积极的影响。由于在高峰时段减少了制冷设备的启动频率和功率,本质上降低了建筑物的碳排放。动态冰蓄冷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更普遍利用,促进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冰蓄冷的建筑系统在电力中断时仍能保持一定的制冷能力,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这样的特点,尤其在一些重要设施(如**、电子设备生产厂等)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保障。
在传热特性方面,两种系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行为模式。动态冰蓄冷依靠冰浆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冰晶提供巨大的换热表面积,这使得传热过程极为高效。实验数据表明,冰浆的传热系数可比普通冷水高出30%以上,系统能够实现快速的冷量释放,特别适合负荷波动大的场合。静态系统的传热则受限于固定的换热面积,传热速率相对较慢,尤其是在融冰后期,随着冰层变薄,传热效率会进一步下降。这种传热特性的差异直接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应用场景选择,动态系统在需要快速供冷的场合优势明显。冰蓄冷机组夜间制冰时冷凝温度降低8-10℃,压缩机功耗减少15%。
随着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我国的成功技术开发,将推动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利用,进而对我国的电力负荷移峰填谷产生深远影响。动态冰蓄冷技术是指用制冷剂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絮状冰晶;同时,生成和溶化过程不需二次热交换,由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调的能效。冰浆的孔隙远大于固态冰,且与回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负荷响应性能很好。静态冰蓄冷:是将制冷机组在低峰期运行,将低温蓄冷媒体一次性充满蓄冷容器,并在高峰期通过泵送方式向空调末端进行热交换,取得冷量的一种方式。动态系统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每年获取补贴收益超50万元。黑龙江动态冰蓄冷厂家
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屠宰场动态冰蓄冷系统
能源成本的“精确控制师”:在峰谷电价差明显的地区,动态冰蓄冷系统展现出突出的经济性。以广东省实施的储能电价新政为例,谷段电价压降至基准价的65%-70%,配合“边蓄边供”运行模式,用户可享受相当于原谷电电价0.65-0.7倍的蓄冷电价优惠。中国台湾友达光电的实践数据印证了这一优势:其2100RTH总蓄冷量的系统运行后,年节费率高达40%-50%,300天运行周期内节省电费超百万元。技术迭代进一步放大了成本优势。广东惠智通能源环保公司开发的PCM高效相变蓄冷系统,通过纳米级无机复合改性技术,将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精确控制在8℃,完美适配常规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参数协同优化策略,集成气象大数据分析与负荷均衡算法,使制冷机房整体能效比提升25%以上。江西威尔高电子的2000RTH系统应用案例显示,其年节费率达32%,350天运行周期内节省185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以内。江苏屠宰场动态冰蓄冷系统